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電影」標籤的文章

《靈魂急轉彎》:我也想找到我的海洋

圖片
皮克斯的最新力作《靈魂急轉彎》,沒有可愛的人設、預告片看似平淡的劇情,加上台灣人普遍的刻板印象:「動畫片就是給小孩子看的」,使其成為容易被錯過的靈魂好片。其實比起小孩,《靈魂急轉彎》更適合給大人看。 劇情簡介 主角喬看起來就是隨處可見的路人,過著平庸的日子,雖然從小就找到了志向,卻一直無法成功。有一天奇蹟發生,一通電話改變了他的命運,眼看著夢想終於要實現,他卻發現自己死了……? ※※※以下有雷※※※ 主角到底死了沒? 我想主角應該是手術成功或是沒有外傷、但是卻昏迷,所以才會讓那隻貓來試試看,不然有哪間醫院會讓貓進加護病房呢?而且主角靈魂歸體之後就馬上可以趴趴走,代表他的身體並沒有什麼損傷。而由於死後的世界跟真實世界的時間流逝是不一樣的,主角看似花了很多時間逃跑,但真實世界才過沒多久。所以主角要是沒有逃跑而是照正常程序走向那團光球,就會死亡了。泰瑞找到了他的檔案,他的確應該是在那天死去沒錯。但是因為主角逃跑了,此時真實世界的身體處在彌留狀態,介於死和沒死之間(薛丁格的喬?),所以那位船長才有辦法讓他的靈魂回到身體。 「火花」到底是什麼? 22號莫名其妙得到他的「火花」,他一直很在意他的「火花」到底是什麼?其他人都找到自己的志向,自己卻這樣搞不清楚狀況,真的能有辦法順利當好一個人嗎? 沒想到賴瑞卻說:「火花」從來不是你的志向(purpose)。 那麼,「火花」到底是什麼? 我想22號就是因為太聰明了,他一直在思考,結果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以為「火花」就是——假設是籃球好了——就是要像麥可喬丹一樣每天練好幾個小時的球,那種程度的狂熱才能叫做火花。所以他找不到。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於是慢慢地覺得「反正這次也找不到」「我就爛」,對什麼都提不起勁,於是更找不到。 但是其實,在萬物堂裡的路人靈魂,被足球砸了一下,覺得「這樣真有趣」,那就是他的火花了。 火花,其實是感受事物的美好、興起動力去追求的能力。 這個能力看似普通,普通到中文沒有對應的詞彙(相對地火花的英文“spark”本身就有「激發感覺」的意思),但卻是身為人類要活下去,不可或缺的能力。試想,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提不起勁,要怎麼學會東西?怎麼找工作?怎麼跟他人建立關係?要是連吃飯都沒有動力,很快就會死了吧?(好像跟憂鬱症發作有點像?)22號來到人間,用喬的身體經歷了人際的互動:閒聊、敬佩、關愛、衝突、幫助、感謝……;經...

驚奇隊長與女性主義

圖片
看完驚奇隊長,我最大的感想就是:這部片做得真「徹底」。 沒有任何一個白人男性典範。除了大家的好朋友考森探員,出場的白人男性幾乎都是來貶低她,或是跟她說教。(不然就是不重要的路人) 作為第一部超級女英雄電影,《神力女超人》裡戲份第二多的是白人男性,他是她的良師、益友,最後成為她的戀人; 《驚奇隊長》的主角沒有談戀愛,就連她的戰友都沒有老公。 (雖然以電影來說,我其實比較喜歡神力女超人。驚奇隊長就如版友所說有其缺點,但這不是這篇文章要探討的) 有人說本來以為會用什麼她本身的女性特質來解決困境,結果就用超能力一路幹到底。干女性主義屁事? 我想說的是,你說得沒錯。 因為女性主義想要傳達的,並不是「女生好棒棒」「女生比男生還厲害」,而是「男生做得到的,女生一樣也可以」。 所以男性可以被伽瑪射線照得亂七八糟然後獲得可以把神抓起來甩的超能力, 女性當然也可以被宇宙魔方炸得一塌糊塗然後獲得可以把宇宙戰艦劈成兩半的超能力。 所以男性可以在重獲槌子之後把部下打了半天的敵人一口氣全部吹飛, 女性當然也可以重拾超能力之後把原來的隊友無腦打飛。 有人說,這故事內容,主角男女來當都一樣,根本沒差。 我想說的是,你說得沒錯。 但偏偏,漫威拍了20部電影,沒有一部主角是女的,甚至到黑豹以前都是「白人男性」,黑人只能在旁邊撿主角做的裝備穿。 女性沒有成為超級英雄的典範,傳統英雄電影裡的女生,最好的結局就是被英雄拯救然後和英雄談戀愛然後繼續被拯救。這個社會教育女性,最大的幸福和最高的成就,就是被照顧、被寵愛,結果只能成為男性的附屬品,或是畸形的公主病。 主角是男是女,真的沒差嗎? 我想特別提一段,主角邀請摯友同赴戰場,摯友馬上回絕,要待在家裡顧小孩。 我們在電影上看過多少父親,面對女兒的淚眼,明知此行可能有去無回,但為了拯救地球,還是當自殺炸彈客去炸小行星?或是回來了女兒卻比自己大七十歲? 你看過多少母親這樣做?拋下子女奔赴使命? 家庭永遠是女性的責任,而不是男性的。為了事業放棄家庭,女性往往比男性受到更多的譴責,至今仍是。 小麻煩中尉告訴妳,即使成為了母親,妳依然有選擇。 所以瑪麗亞謝謝卡蘿,在...

印尼紀錄片《殺人一舉》(The Act of Killing )觀影心得

圖片
「來認識一下安華」 「他是一位祖父」 「國家英雄」 「以及參與百萬人大屠殺的前劊子手」 「我們請他依照記憶重現當年的殺人場景」 ※本片的美國導演已被印尼政府宣判終身不得入境,另一名印尼導演及其他印尼工作人員皆不敢具名。※ 「我們要拍這部電影,要讓後人記住我們,知道我們曾經做過這些事。」本片主角安華剛果說道,這名老人是擁有300萬名成員的印尼幫派「五戒青年團」前領袖,據說在930事件大屠殺中殺了一千人。《殺人一舉》紀錄了他和另一名五戒青年團高層赫曼寇德一起拍片的經過。 930事件發生在1965年,印尼傾共產黨的蘇卡諾政府被軍隊推翻,而那些反對軍事政府的人,就被視為顛覆國家的「共產黨」並慘遭殺害,短短一年內就殺了超過100萬人,不論對象是左派人士、知識份子、農民、 工人還是藝術家,也包括許多中國裔。 ※※※以下有劇情※※※ 「我們就是在這裡殺死他們。」安華來到報社的屋頂,神情自信而得意。「我們剛開始是用棍棒一直打一直打,打到死為止,但是那樣血會噴得到處都是,味道怎麼清都清不掉。後來我就發明了一種殺人方式,不會噴血喔!我表演給你看吧?」 「身為一名記者,我們的任務就是要使世人相信共產黨非常殘暴。」報社老闆在自己的報社受訪。「我們在這裡審訊共產黨,不管他回答了什麼,都要改一改。然後我會下判決,安華他們會把他拖出去。什麼?我從不幹殺人這種事,那太骯髒了,為什麼要弄髒自己的手?」 「我的殺人方法是從黑幫電影裡學來的,但我們要拍的這部跟任何一部黑幫電影都不一樣。從來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敢拍砍頭,有的話也都只是特效。我不一樣(即使我也是特效),我是真的有做過。」安華說。 「現在的印尼太民主了,還是以前獨裁的時候好,社會都很有秩序、很穩定。我們是幫派分子,你知道幫派分子這個詞怎麼來的嗎?是來自英文的"free man," 自由人。我們不受政府控制,這樣很好,否則全部都受政府控制,就會落入官僚文化,會沒有效率。」 (大哥……你都不覺得你說的兩句話前後完全矛盾嗎?) 「曾經有人勸我參選,我剛開始不想,後來我想有何不可呢?」赫曼說,「如果有人蓋一棟房子比設計圖少了10公分,我就可以去告訴他:『如果你不給我100美金(之類的),我就告發你』。即使他蓋得跟設計圖完全一樣,我也可以這麼說。你想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