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未曾想像過的新境界

看到這書名的時候,我真的是嗤之以鼻:我看過那麼多書,難道還要你教嗎?打開來看不就得了!

然而我讀沒幾章就心服口服:不愧是1940就寫好、1972改寫、到2016年還在我們這個遙遠小島國重新出版的傳世經典。

臺灣商務70週年典藏紀念版(2016年)


這本書所提出的閱讀方法,號稱任何文類、只要是文字都適用,就連廣告也一樣。就像標題一樣:How To Read "A" Book,不定冠詞"a"表示任何書都可以。

(2003年修訂新版)

首先作者就定義:

一般人所謂的閱讀,即「看懂文字在寫什麼」,雖然可以從書中獲得資訊或是娛樂,但這只是閱讀的「第一個層次」而已。真正的閱讀應該要能提昇自己的能力: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這就是作者所謂的「主動的閱讀」。之後你應該有能力閱讀更困難的書。作者甚至還提出一套評量你有沒有「讀進去」的標準:你至少應該說得出這本書是關於什麼主題、作者對這主題有什麼想法、他的想法有沒有道理、這本書又對你有什麼影響。


作者把閱讀分成四個層次:第一層次僅理解字面的意思;第二層次「檢視閱讀」(略讀)是把整本書概略看過,能抓出書的重點和大意;第三層次「分析閱讀」是把書宛如解剖一樣的拆解,找出主題、主要論述、架構並評價,非常耗費心神;第四層是「主題閱讀」,即閱讀多本關於同個主題的書,分析比較各作者的觀點,客觀地呈列。


這本書花了很多章在講如何進行第三層次「分析閱讀」。我在看的時候覺得很扯,真的有必要這麼大費周章地把一本書翻來覆去,從關鍵字到句子到段落地解構再重新架構,才能讀懂一本書嗎?但最後作者說,其實大部份的書都不值得這麼做。所以,其實我只是還沒遇到值得這麼做的書罷了。甚至很多書根本就不值得每個字都看,只要用第二層次的方法「略讀」大略看過就可以了。作者說:「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要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對我來說,這是這本書最重要的概念。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概念的時候我覺得非常大逆不道,根本是對書本的褻瀆,沒有每個字都看完,怎麼對得起作者的辛勞!?但是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看了另外一本也是講閱讀法的書,那本書真的非常的「水」(內容鬆散),正好親身示範了:有些書就是整本只有幾句話對你有價值。世界上那麼多書,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看完那種書的每一個字,不如早早看完,把時間拿來看下一本,才有機會遇見像現在這本書一樣值得細讀的經典。


上一本書認為應該以書的種類來分辨要不要略讀,這本書則是認為「每一本書都該先略讀」,才知道值不值得細讀。這讓我想起當年高一的時候,沒有自己的錢買書,每個禮拜趁著補習班剛下班爸爸要來載我的空檔,在補習班樓下的書店看十分鐘的書。那時候也是先看看標題、封面、作者介紹吸不吸引人,再隨便翻幾段看看,覺得不錯才從頭開始看,正好就是作者所介紹的方法。不過我很快就學會了小說不能看封底,會被劇透~XD 當年就是這樣翻了覺得《風動鳴》有一股欲振乏力的悲劇味,就沒有繼續看下去,最後它變成那一代少女的黑歷史,卻是我的光榮歷史:我成功避免了一齣悲劇。


這本書還囊括了各種文體,包括如何閱讀詩、科學、新聞、字典等等。剛看到標題的時候,我覺得真是狂妄,怎麼可能有人同時精通這麼多種文體,還可以指導別人怎麼閱讀!?看完覺得作者不愧是編輯大英百科全書的人,提出的建議都很有價值。尤其是西方史詩、哲學這類我們東方讀者不熟悉的文體,他的建議非常有用。不過他當然還是受限於時代和西方背景,不可能提出像如何閱讀《論語》這種建議。不過在⟨如何閱讀哲學書⟩這章裡,其實也算是稍微有提到。


有一些小地方可以察覺這本書是很久以前寫的,不然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毫不過時。像是作者在談如何閱讀實用書時說如果你贊同這本實用書的論點,那你就會採取作者要求你做的行動,否則你其實有些地方並不認同作者。但有個例外:「譬如你讀了一篇文章,是關於如何做巧克力慕斯的。你喜歡巧克力慕斯,也贊同這個作者的結論……但你是男性讀者,從不進廚房,也沒做過慕斯。」作者舉的例子在現代很容易看出含有性別刻版印象:男性不下廚。不過在那個年代可能還沒有性別平權的觀念吧。


另一個例子是作者在第一章一開頭談到收音機和電視等等媒體:「但是這些包裝精美的資訊效率實在太高了,讓觀眾、聽眾或讀者根本用不著自己做結論。相反的,他們直接將包裝過後的觀點裝進自己的腦海裡中,就像錄影機願意接受錄影帶一樣自然。他只要按一個「倒帶」按鈕,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適當言論。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現得宜。」現在已經沒人家裡有錄影機了,但是這批評到今天依然犀利。我們生活在有政論節目、網路甚至社群媒體的年代,大家應該更有感吧。就像蘇打綠的歌詞:「人家今天說什麼 你明天就說什麼  還以為自己真有滿腦子的思想」。如果我們在閱讀網路的資訊——尤其是那種把事實和推測摻揉在一起的文章——能夠不要馬上被結論挑起情緒,而是能問問自己是否能回答關於主動閱讀的四個問題,就能夠比較冷靜地判斷事情,社會也許就比較不會這麼撕裂了吧。


最後一個層次是主題閱讀。這簡直就像是在寫碩士論文了:先訂出一個想要了解的題目,找出與之相關的書籍,再找出其中相關的章節和論點,整理起來,中立客觀地呈現。這會先用到第二層次的閱讀:檢視閱讀,來挑出和主題相關的書,再用到第三層次的分析閱讀,但細節動作需要變化。在我開始讀這本書之前,完全沒想到閱讀竟然可以做到這樣!如果真的做到的話,那真的就不僅是提升理解能力,而是掌握了一套方法,即使沒有老師,也能夠獨自鑽研各種學問、邁向更高的境界。Plus Ultra!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排球少年的決戰舞台!來去東京看日本高中排球全國大賽(春高)

菲律賓宿霧 深潛潛點整理&潛店推薦

台東民宿推薦:三十里蔚藍海景民宿